分享

#口丝虫

分享
324 次瀏覽

   

昏睡病(sleeping disease),本病主要感染淡水或海水养殖及观赏鱼类,其中以感染鲑科鲑鱼(Salmonids)最常报导;病原主要侵害部位以鳃、体表及各部位鳍为主,而感染寄生鱼体表又以身躯后部及尾鳍占最多病灶

寄生部位:鳃与体表

◎病因:

口丝虫属原生动物界,肉足鞭毛虫门、动鞭纲,以飘游口丝虫(Ichthyobodo necatrix)最常见,广布于世界各处,常附着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皮肤与鳃的上皮组织。虫体大小约5~12×3~9μm,游离时虫体呈卵圆形,具2或4根鞭毛,可旋转游动,内有1个圆形胞核;固着于宿主的虫体则呈洋梨形,鞭毛不明显,于组织上可上下左右摆动。

口丝虫于2~30℃皆可生存,但以24-25℃,pH值4.5~5.8时,最容易大量繁殖,繁殖时以纵二分裂法,不需中间宿主,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。于环境不适时可形成具抵抗力的孢囊,而附着于鱼体或池底中。

◎症状:

  1.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,而于池底池壁磨擦鱼体。
  2. 感染部位充血潮红,或粘膜增厚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混浊物。
  3. 食欲减退,无精神,缩尾夹鳍,群聚沈于池底角落,反应迟钝,鱼只逐渐失去平衡,横卧于池底,最后衰弱死亡。

臉書留言